《政治逻辑》韩文版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世界意义”中韩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者:刘可 发布时间:2024-05-10 浏览次数:10

2024年4月26日,《政治逻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韩文版新书发布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世界意义”中韩学术研讨会在韩国东西大学周礼校区国际协力馆1309会议室正式召开。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特色政治学话语体系理论创新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韩国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中国研究中心、韩国山鹰出版社共同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邢海明大使、原大韩民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韩国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辛正承教授、东西大学副校长金静鲜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教授、韩方山鹰出版社社长姜洙杰、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格致出版社社长范蔚文、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处处长梁清女士、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出席,来自复旦大学、韩国东西大学、韩国世宗大学、韩国东亚大学、韩国昌原大学、韩国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等校师生共同参与新书发布与研讨会。

上午,应韩国东西大学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一行实地参观调研了东西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东西大学图书馆、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等地,复旦大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师生与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师生就中韩文化、学科发展、文明交流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下午,新书发布会正式开始。致辞环节由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长李弘揆教授主持。

金静鲜校长代表韩国东西大学衷心感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为举办此次研讨会付出的辛劳,同时感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人民出版社、韩国山鹰出版社的赞助和支持。金校长表示,东西大学非常荣幸能与复旦大学共同举办今天这样既有意义又有深度的中韩学术交流活动。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自2015年建立以来,致力于构建中韩交流合作的枢纽。此次新书发布会与研讨会将成为深化中韩关系的重要契机。

陈志敏校长在线上代表复旦大学对《政治逻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一书韩文版的出版发行致以热烈祝贺。同时,对帮助本书韩文版得以出版的韩国东西大学、韩国山鹰出版社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政治逻辑》是围绕当代中国政治的重大议题,把政治学理论与中国的政治实践有机结合,从中国经验的角度形成了对政治和对民主的新的理解,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因而《政治逻辑》韩文版的标题也拟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陈校长表示,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文化相近,有着密切、友好的交流。本次韩文版的出版发行,一定能够推动两国政治学学术界对话交流,为政治文明交流互鉴创造良好契机。

邢海明大使在线上对东西大学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涵义与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坚持同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并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应对世界变局、破解人类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过去几十年,韩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创新发展全球领先,社会治理卓有成效,成功走出了韩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也从韩国的发展历程中汲取了很多经验。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愿同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交流合作,互相成就、美美与共,让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进步的时代洪流,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姜洙杰社长表示,在很多情况下,误解和成见来源于无知。目前在韩国充分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政治逻辑的人相对较少。他认为,消除成见、建立理解是出版的重要意义之一。山鹰出版社自从2005年建立以来,坚持不懈地向韩国读者介绍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以《政治逻辑》韩文版《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为代表的“亚洲丛书系列”旨在专门介绍亚洲各国的文史哲研究。

范蔚文社长指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制度环境的解释, 不仅仅要看1978年以后40多年的制度改革,还要看1949年后中国如何建构国家,甚至应该向中国历史的深处进行回溯。其中,如何建构国家就是一个标准的政治学研究课题。因此,回答“中国的发展为什么成功”“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就是中国政治学者的学术使命和任务。《政治逻辑》是一部分量厚重、研究扎实的学术著作,自2022年9月正式出版,不到半年就开始重印,受到了学界的重视和好评。《政治逻辑》韩文版于今年3月正式上市。金美来博士担任了主译,在她的组织与协调下,四人团队通力合作,出色地完成了翻译工作。《政治逻辑》韩文版的出版发行,是中韩学术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能够增进韩国读者对中国政治和学术发展动态的了解,进而在理论与政策上增信解疑。

梁清处长表示,复旦大学刘建军教授在自序中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概括为政治的初心要义,使人深受启发。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巨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地区差异,过去七十多多年的长足发展,使各国学者都很好奇,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这本书就是把当代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研究对象,试图作出一种回答,是非常有益的探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社科界的联合组织,长期致力于推动学术的交流互鉴和繁荣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愿与各方加强合作,持续推动有益的学术交流活动,希望通过交流互鉴,不断促进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辛正承院长表示,我们相信东西大学东亚研究院在韩国南部地区充分起到了东亚研究和交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目前中国学术界揭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逻辑的研究十分活跃。遗憾的是,目前为止韩国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和解释还不够成熟。幸运的是,《政治逻辑》韩文版的出版和今天中韩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为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这一点上看,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

苏长和院长指出,《政治逻辑》这本书提出了十四个命题,总结出了中国政治学的特征,自成整体性与系统性。可以说,这本书是中国人和外国人了解当代中国政治的一把钥匙,因此,它的出版及外译对中国政治学界有很大影响。非常期待韩国政治学者对本书提出更多的意见,帮助主编和作者们进一步完善本书。

《政治逻辑》韩文版的新书发布环节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主持。

首先,《政治逻辑》主编代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刘建军教授认为,中国是政治上非常发达的国家,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政治来理解中国呢?有两本书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答案。一本是bat365中文官方网站著名教授们在20世纪90年代主编的《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知识体系。那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之后,当代中国塑造出了什么样的道路与模式?这就是《政治逻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来界定中国式现代化、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核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有着悠久的传统。从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财产分配制度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中,我们都能体会到社会主义这一文化基因的强大与延续。当代中国用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社会主义、发展导向的社会主义以及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完成了对传统中国和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双重超越。

接下来,《政治逻辑》作者代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汪仕凯教授表示,《政治逻辑》一书的撰写,是为了呈现具有多重内涵的中国。一是历史的中国。西方通过青铜器的使用提高生产力并逐步步入国家时代,中国则是依靠政治组织技术进入国家时代。二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不是像某些西方学者所说的“停滞的国家”,而是不断吸收外来文明的精华、自成一体的国家。三是变化的中国。中国是不断发展的,我们不仅要实现中国自己的现代化,也把对世界的责任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后,我们通过《政治逻辑》的写作希望实现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实现从“数学式”(原理应用)的研究向“哲学式”(原理研究创造)的研究转变。希望通过中韩两国学者的交流,在实现“数学式”政治学研究到“哲学式”政治学研究的转变过程当中,我们中韩学者都能够有自己的创造和贡献。

随后,《政治逻辑》韩文版译者代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金美来博士指出,目前在韩国出版的关于中国的书籍不计其数,但《政治逻辑》这本书之所以依然拥有独一无二的学术价值,是因为它代表了当今中国政治学界试图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努力。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从被解释的对象到会解释的对象的转变。她进一步指出,《政治逻辑》韩文版出版应引起久在“知识殖民”樊笼里的韩国学术界的深刻反思。她认为,作为译者应该认真对待书上的所有字词,一字一句必须在双重语境中重新琢磨,反复探索最佳表达。同时需要斟酌,怎样的翻译才能帮读者提升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理解,进而消除韩国读者对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误解。

在评论环节,韩国世宗大学国际学部李汶纪教授首先对《政治逻辑》韩文版的高质量翻译表示称赞。他认为,这本书的一大特色是针对过去三十年中韩学术界交流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尤其是如何解释中国政治体制提供了系统性的解答。自主性是中国学术界拥有的一大优势,而韩国学术界恰恰缺乏自主性,因此这本书及它坚持的自主性框架和方法对韩国学术界带来不少启发。但需要指出的是,这本书一直批判美国例外主义,本身是否也陷入了中国例外主义值得反思。不过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中韩学术交流进一步探索。

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长李弘揆教授认为,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国外学者仍然凭借西方政治学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政治与社会,难以提供有效的描述与解释。《政治逻辑》这本书批判了西方政治学发明及推广的概念,从中国政治与社会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历史脉络和逻辑,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他相信,这本书可以成为世界各国真正理解中国的教科书。正如金美来博士所说,外籍的中国研究者应该尝试理解和进入中国政治学者的研究视角。但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研究的内部也存在多样视角和不同声音。

《政治逻辑》新书发布环节结束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世界意义”中韩学术研讨会正式召开。研讨会由韩国世宗大学国际学部李汶纪教授主持。

首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汪仕凯教授以《政治中央集权调控的国家治理》为题进行了发言,他从三个方面解释中央集权的内涵。第一,中国的中央集权意味着中央政府拥有最高的地位。第二,中央集权并不意味着中央政府把国家的所有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它只是集中最大的权力。第三,中央政府具有最终权力,这实际上意味着地方权力来自于中央政府。人民把权力授予中央政府,中央政府再把权力授予地方。中央集权是通过党政融合体制和民主集中制体现出来。汪仕凯教授从四个方面对中央集权的具体运作进行阐释。第一,大权集中,中央将全局性事务的决断权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第二,小权分散,小的权力因地制宜地授予地方。第三,无论是小权分散还是大权集中,在整个权力运作的过程当中,它都需要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党委体制运作。第四,通过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实现权威、活力与规则的结合。权威是由中国共产党来代表,活力则是由民主来提供,规则则是由依法治国来维持。

国家安保战略研究院责任研究委员杨甲镛以《中国式现代化和新质生产力:含义和启示》为题展开发言。他首先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即所谓“中国式现代化”究竟是目的还是手段?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应该放在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就是推动现代化的主要力量。新质生产力可以把“新”和“质”区分开来解读。“新”是指与过去不同的方法,“质”是指超越“量”的增长,通过创新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新质生产力”为探索及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也为探索科技和创新型发展动力形成了理论支撑。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张骥教授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世界秩序的贡献》展开发言。他首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的国际秩序构想,为处于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提供新的国际秩序观。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外交和文化逻辑,强调中国与世界的政治、外交和文化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正以一种新的逻辑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增量改革;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和共同体的意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注入了人文的内涵和民本的价值。最后他指出,中国需要以创造性的理念和创造性的实践为人类社会贡献中国的智慧、制度和秩序。

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朴鸿绪教授以《中美关系研究的国家中心主义批评:国家、资本、权力》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目前的国际政治研究倾向于国家中心思维,但这种结构现实主义视角不能充分解释国际领域中社会主体及个体扮演的角色与产生的作用。他进一步指出,中美脱钩的竞争不是国家与国家竞争,而是资本与资本冲撞、系统与系统冲撞。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张兰博士以《乡土中国、单位中国与社区中国: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的逻辑》为题进行发言。西方政治学界对国家和社会关系有两种主流的解释框架,一是多元主义,二是法团主义。但这两种理论却忽略了国家内部与社会内部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与社会的交融与整合。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从乡土中国到单位中国,再到社区中国的逻辑,其背后正是以文化、资源与空间为载体来重构国家与社会关系。

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张允美教授以《批判性考察中国式现代化逻辑》为题展开论述。她认为,目前资本主义文明正处于危机之中。当代中国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对人类社会提供了不少启发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的文明危机是全体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实,因此只有通过人类共同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克服危机的现代化。正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中国对物质主义和人类中心的增长模式批判,以及基于这种问题意识的实践,也必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在研讨环节,韩国东亚大学中国学系元东郁教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代表的中国式发展方向和道路探索,为解决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与尝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证明,中国自主提出的现代化模式,是与以资本中心、两极分化、崇尚拜金主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有所区别的,又是如何建构自主、积极的现代化模式。

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姜秉焕教授在讨论中表示,在当代中国政治中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资本驱动的西方式现代化,也不同于扩张掠夺、贫富差距悬殊的美国式现代化。值得探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否存在不同。姜教授认为,当代中国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更加注重国内现代化的变量,而谈论中国式现代化时,则着眼于国内和国际的比较。

韩国昌原大学中国学系具声哲讲师在讨论中提出,如何从普通人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所谓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分别从“中国式”和“现代化”的角度理解。如果“现代化”可以理解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么“中国式”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手段或方法。

接下来是研讨会的总结环节,这一环节由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张允美教授主持。

苏长和院长表示,此次研讨会证明韩国“中国学”的水平很高。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各国的中国研究有自己的特点,但韩国学界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和研究都很有广度和深度。希望通过中韩学术共同体的努力,为世界治理贡献更多东方的智慧和方案。

李弘揆所长表示,东亚历来是一同指点江山的人文共同体,期望将这次《政治逻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韩文版新书发布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世界意义”中韩学术研讨会成为打造中韩双方交流重要平台、重建东亚人文共同体的契机。

最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教授向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所所长李弘揆教授赠送了由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组织编写的多卷本“中国政治学研究手册”首批图书《政党政治研究手册》《中华经典国际关系辩论手册》《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手册》,以期推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与韩国东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进一步交流,加强中韩学术共同体的建立。

至此,《政治逻辑》韩文版新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与世界意义”中韩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