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365中文官方网站政治学系举办校庆报告会暨“国箴务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6-02 浏览次数:1

5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成功举办“复旦建校116周年暨第55届科研报告会暨‘国箴务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发展(1921~2021)”,会议地点在文科楼615室。报告会邀请到政治学系的十位老师分享近期研究成果,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报告会座无虚席,吸引了众多老师、同学慕名旁听。会议由政治学系主任刘建军教授全程主持,陈明明教授担任评议人。

25E39

报告会的上半场由五位老师进行主旨发言。首先,熊易寒教授分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发现资源的资本化帮助政府建立可信承诺,形成了城市增长联盟,推动了市场化改革,使资本获得了巨大话语权。资本的回归既导致了经济奇迹,但也产生了贫富差距等问题。人民城市建设需要基于法治、产权保护等原则,实行“节制资本”。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业?郭定平教授从必要性、新视角、新框架三个维度,重现解释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变迁,认为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而该系统的核心正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革命型政党到治理型政党的转型,存在不同目标和使命,对党的再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12DD7

随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贺东航教授立足“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阶段,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复兴的多重逻辑,具体包括革命逻辑、现代化逻辑以及民族复兴逻辑。这三种逻辑在历史中呈现交织和重叠。党领导国家遵循复线而非单线的发展逻辑。

王正绪教授以“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的变迁”为主题,从概念史视角,梳理出四个现代化思想的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全面现代化思想的成型等三个阶段,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内涵存在一定话语变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左才副教授的报告则聚焦精准扶贫领域,提出了“嵌入式治理”的分析框架,将国家对乡村的嵌入方式区分为权力维度、责任维度以及关系维度。根据扶贫第一书记嵌入程度的不同,发现乡村扶贫模式区存在主导型、游离从属型以及分工合作型等三种模式。实证研究则表明,中等嵌入程度的治理绩效最高。

14615

中场茶歇休息后,报告会的下半场于三点正式开始。曾庆捷副教授以五角场街道为例,展示了企业党建的行为逻辑,发现增加党支部是私营企业提高组织绩效的重要策略,企业党建具有扩展关系网络、便利信息传递等功能,但不同企业对待党建的态度存在较大差异,同时企业党支部依然难以参与实质决策。

之后,陈周旺教授重新回到历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光辉历程,将其形象地概括为“两个人、三座城、四种对立”。陈独秀、李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在建党过程中发挥了枢纽作用。北京、上海、广州是催生建党的主要城市。新与旧、中与西、帝制与共和、革命与反革命,则构成了建党背后复杂交错的社会思潮。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威利副教授从政党组织学角度,比较了中西方政党的差异,指出中国共产党和西方政党在党员招募、党员活动、组织方式等层面大相径庭。从类型上看,西方政党属于志愿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则构成了一种职业型政党,党同时通过职业和地域实现多重嵌入,这是共产党何以具有高度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李辉教授从信息政治学视角研究权力监督,一方面指出党领导下的权力监督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监察实践在地方已经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另一方面,辨别信息是权力监督不同于权力制衡和权力制约的关键特征,权力监督的行为实质是信息搜集,组织需要设置特定机制完成信息搜集任务,但信息搜集也面临着信息成本的制约。

最后,陈云教授从发展型国家理论出发,从产业政策含义、产业政策必要性、产业政策失效原因、创新需要政府吗、市场失灵问题、关于比较优势等六个方面分析中国的产业政策,提出了中国发展模式如何从模仿赶超型到创新型发展调整的问题,给出相应对策。

EFC34

十位老师的主旨发言结束后,陈明明教授进行了总结,认为发言主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共产党相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翻天覆地、改天换地和惊天动地,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也将继续领导人民完成民族复兴。在发言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学生代表踊跃提问,老师们也对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主持人刘建军教授表示非常感谢与会师生的参与,并希望大家重点关注今年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至此,本次校庆报告会圆满结束。

F4902

科研中心 邓理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