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环境,法政相益——黄以天的环境政策研究之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6-02 浏览次数:1

12401

黄以天,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2017年度晨光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全球气候谈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等。黄以天长期关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特别是联合国气候会议以及市场化减排工具的应用。已出版专著《国际互动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初期发展》,并在Climate Policy和Public Policy & Administration等中外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关国际碳交易、跨国私人治理、以及减排合作与国际法等议题的论文。

黄以天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兴趣开始于他在北京大学的求学时期。通过对环境法课程的学习和广泛的阅读,他逐步注意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密切联系,并寻求以实践和研究的方式参与环保活动。在大学四年级时,他作为第一译者翻译的《狩猎台上的风景——濒危食肉动物的科学拯救之路》一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随后在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选择以国际环境法作为主要方向,为后续进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国际法领域的知识基础。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注意到市场化减排机制在全球减排博弈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因而选择相关议题作为研究方向。温室气体减排涉及国际关系、国际法、产业政策等多个学科,来自法学、国际关系、工业生态等多个学科背景的导师们不仅让他获益良多,也让他形成了从跨学科的角度进行实证问题研究的习惯。

28780

黄以天作为第一译者在2007年出版的科普著作

特别是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相结合的视角,他认为有助于更加深入和全面地分析国际环境协议缔结、诠释和履约过程中的博弈。在全球治理中,清洁能源的开发、废弃物管控、基因资源的利用等议题既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福祉,也是涉及国别利益分配的重要议题领域。因此在对国际环境政策的研究中,他尤为关注从两个角度探讨发展中国家的合法利益如何得到适当的体现和维护:一是由传统的国家间互动所确立的各项全球和区域环保议程的总体走向,二是由非国家行为体通过跨国的市场渠道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主体施加的影响。这些考量融入到了他对碳交易市场、跨国电子产品供应链重金属污染、出口行业“碳标签”等实例的研究中。

以专著为例,《国际互动与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初期发展》较为系统地追踪了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从自愿碳交易到总量控制与交易的演进历程,以及国际组织、其他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多个理论视角,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各利益相关方的行动逻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同时,基于对跨学科研究的兴趣,他的研究领域也在从全球环境治理,逐步扩展到涉外法律与国际法、以及外交的关系。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建立和运用涉外法律体系,对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稳定有效的国际秩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他希望能在这一方向进行有益的学术探索。

在教学上,他合作或单独开设了多门中英文的本科和硕士课程。教学相长,他对与同学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课下交流有浓厚兴趣。其中,自2014年起与薄燕教授合开的Glob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为关注全球环境问题的中外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帮助一些同学在课程中收获了跨国的友谊。在国际法课程上,社科试验班同学创新和思辨能力也令他印象深刻,他特别想提到的是在课程评价中所收获的“很幽默,很有梗,也很friendly”、“老师英文比中文好”等让他觉得有(gan)趣(ga)的反馈。他还为MPA同学开设了社会研究方法课程,为很多MPA同学着手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基础性的指导和建议。学业与论文指导也是他比较活跃的领域。因为指导志德书院的读书小组活动,他曾荣获青莲奖教金二等奖。

4576C

黄以天在法国国家高等技术研究院做报告

他的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经常围绕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主题进行。在2015年巴黎气候谈判前夕,他同薄燕教授、张骥副教授应邀一同参与在法国国家高等技术研究院举行的关于全球气候谈判的学术对话。2016年二十国集团青年会议在复旦大学举行,他与孙小逸副教授担任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的联席主持人。2017年,他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参与了在北京举行的金砖国家青年论坛。在这些活动中,法律与国际关系的交叉视角、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长期关注,对促进他与外国友人的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9E69

黄以天在2017年度金砖国家青年论坛上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