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第四届“中国制度体系知识讲习班”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09-16 浏览次数:1

2021年8月2日至7日,第四届“中国制度体系知识讲习班”于线上成功举办。讲习班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旨在研讨中国制度体系学理逻辑、传承中国制度体系理论知识、传播中国制度话语体系。自2018年起,在成功举办三届“中国制度体系知识讲习班”的基础上,本届讲习班共收到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133个高校学员的申请(其中中国高校103所,国外高校25所)。为充分满足青年学者、高校学生对中国制度体系知识的需求,同时结合线上授课的便捷优势,讲习班组委会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与筛选的基础上,最终择优录取了来自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哥本哈根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单位的269名正式学员,其中高校教师46名(占比17.1%),博士生110名(40.8%),硕士生105名(39.1%),本科生5名(1.9%),其他社会科研机构人员3名(1.1%),讲习班期间先后有18名校内外专业教师进行线上授课。

本届讲习班的课程设置更加全面、科学,既有介绍宏观层面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的课程,也设置了重点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具体政治制度的课程。此外,除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梳理和理论分析外,还设置有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课程内容。同时,还有比较历史与中国政治发展的课程。总体而言,本届讲习班的课程基本上涵盖了不同层次、不同逻辑的中国制度体系知识。

8月2日,在开班仪式结束后,刘建军教授为讲习班学员贡献了首场讲座。刘教授从当代中国制度体系的来源、古代制度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政治制度的更新等五个方面内容来分析了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与当代政治所面对的问题。王立峰教授从国家监督监察制度的内容与结构出发,讲解了其中的中国特色内涵逻辑。唐亚林教授从经典理论范式出发,具体通过贯穿如何看待政党、如何看待政党制度等议题来分析了中国的政党制度。

8月3日,陈明明教授从政治学本质上是历史的这一命题出发,围绕现代国家建设、现代国家建构的中西比较等方面内容来分析了中国政治的发展。郭定平教授从历史沿革、与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内容来具体分析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苏长和教授则立足于中西文明的比较视野,生动诠释了中国制度体系的世界政治意义,提出中国追求的政道是天下为公而非天下为私。

8月4日,孙力教授主要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军队转型、近代中国政治需求和军队的失控等四大命题,对中国的军事制度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军事改革进行了深入讲解。桑玉成教授紧扣全过程民主这一概念,分析了全过程民主在我国的内涵逻辑,剖析了其中的价值意蕴,并探讨了其实践空间。孙培军老师具体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与作用、基本内涵、实现路径等内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8月5日,李俊清教授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定义出发,结合近期世界热点民族问题,深入浅出地将民族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呈现出来。陈周旺教授主要围绕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空间、社会主义民主自治的试验场、国家与社会的粘连处等六方面内容来分析中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孟捷教授从农民工、地方政府以及社会主义政党国家等三个角度进行了探讨了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结构。

8月6日,韩福国教授立足自身多年研究,讲解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具体实践以及背后蕴含的理论价值。张骥副教授则以中国的外交制度为核心,阐述了中国外交体制的决策逻辑和运作过程,强调外交决策权在中央。王正绪教授从中国政治模式、政治秩序的内涵与外延、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模式等三方面入手,向学员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模式与政治秩序。

8月7日,周帆副教授就“一国两制”构想与特区制度确立、特区政治制度体系、香港特区制度的实践等内容来分析了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臧志军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具体围绕人大六法、选举与投票、党对人大领导的制度保障等方面内容来分析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随后探讨了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完成各项授课任务后,讲习班进入了结业环节。来自伦敦国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的五名学员分别发表了学习感想与收获。至此,为期六天的第三届“中国制度体系知识讲习班”圆满结束。

(科研中心 凌佳亨)

XML 地图